2021/04/14臺灣美學學會官網開闢【大師有約】專欄。
2022/04/01確立藝術家雜誌識別廣告【遇見臺灣原創力】。
2023/08/01臺灣美學學會官網開闢【談美時光】。
2024/03/01 臺灣美學學會致力於【健康生活美學】 事業合作。

日籍畫家高島進先生(Susumu Takashima)

在我收藏藝術品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很好、很體貼的藝術家,日籍畫家高島進先生(Susumu Takashima)就是其中一位。
有一次我看到他展覽的廣告,於是我送訊息給他,同時在展覽的畫作中,挑了兩幅畫,並請他報價;後來他回覆,該展覽是在舊金山的畫廊舉行,故兩畫報價時所加的運費不低,我於是告知,因不知畫展在舊金山,所以畫作若現場賣出沒有關係,我等其他作品回到日本再挑選,至少日本到台灣運費低很多。他回了一句話:“我感到很遺憾,但讓我來想想辦法。‘’ 兩天後,畫廊開出報價與運費,結果運費剩三分之一不到。我知道運費是畫家自己吸收的,畫廊是營利單位當然不可能這麼做,我心存感謝,但Susumu San所表現的「誠意」是整個對話過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他的作品後來兩度到台灣展出,受到佳評自有其原因,因其作品所表現的就是「誠意」。
我要在此特別再次推介其作品,在極簡主義的藝術中,他的風格極度鮮明、純粹、客觀,且與時間和機會(chance) 息息相關。
※※※※※※※
高島進於1959年出生於兵庫縣,1982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築學院,1984年畢業於武藏野藝術學院油畫系。之後在墨西哥的Agenda Art School留學1年。
Susumu Takashima的繪畫根源是來自於他想表現線條純度的一種願望。為此目的,他給所有的作品下了副標題:“畫筆、墨水和紙張的繪畫”或 “卷筆刀、彩色鉛筆和畫布的繪畫”或“金屬筆端和紙的繪畫”。
誠如副標題所示,他的作品使用筆刷、鉛筆和銀、金、銅尖筆,都是為了繪畫。他認為,既然音樂作品的標題可以是“鋼琴或小提琴音樂作品”,因此圖畫也可以稱為”畫筆和紙張”的繪畫作品。
Takashima透過畫線為他的作品製作線性圖畫。他用畫筆蘸著墨水,一筆連續畫下。因此,墨水在起始點較暗,然後朝向末端,其顏色就逐漸變淡。他重複該過程,直到這些筆劃以其密度填充整個畫面。在鉛筆畫方面,線條在起始點處最鋒利,然後隨著鉛筆尖的磨損逐漸變寬。
由於這些手繪線條質量的微妙變化,線性構圖在他完成的作品中創造了一個有趣的波浪圖案,很像山脊。Takashima繼續使用金屬尖筆,這是一種在文藝復興時期被廣泛使用的繪圖技術。金屬尖筆由標準的自動鉛筆組成,但使用銀、金或銅棒代替“鉛”畫在紙上。一旦Takashima決定作畫的起點和線條的方向,他就盡可能消除身為藝術家的意圖,他甚至通過擲出的骰子上出現的數字來確定顏色的選擇。
在他的作品中,藝術家希望盡可能地從繪畫的動作中排除他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便定義由鋼筆和鉛筆繪製的線條的純度。
Susumu Takashima獲得日本東京Musashino Universtiy的建築和繪畫學位。他的作品收藏於日本東京青梅市青梅市立藝術博物館和日本東京羽田機場,以及美國,加拿大,日本和英國的許多私人收藏品。
Takashima說這些技術是從美國當代音樂作曲家Steve Reich和John Cage那裡得到啟發的。
Remarks:
1. 約翰•凱吉(John Cage ,1912-1992年8月12日),美國先鋒派古典音樂作曲家,荀白克的學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952年作曲的《4’33″》,全曲三個樂章,卻沒有任何一個音符。他是機率音樂(aleatory music,或「機會音樂」(chance music))、延伸技巧(extended technique,樂器的非標準使用)、電子音樂的先驅。雖然他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但仍普遍被認為是他的年代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2. 史蒂芬•麥可•萊許(Stephen Michael Reich b.1936),常用的名字是史提夫•萊許(Steve Reich),猶太裔美國簡約主義古典音樂作曲家。萊許生於紐約,受教於米堯和貝里奧,並受到非洲、亞洲音樂以及簡約派作曲家特里•賴利的影響。曾進行過很多電子音樂的實驗。他的作品概念十分新穎,例如拍手音樂(clapping music),從頭到尾演奏方式就是拍手掌。他在1966年組建了自己的樂團「史提夫•萊許與音樂家」。2009年他的《雙六重奏》獲得了普利茲獎。